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7-16 09:18
相傳,清光緒年間,單縣浮崗鎮(zhèn)王許莊村出生了一對同胞兄弟,哥哥叫王愛卿,弟弟叫王愛吉,自幼喜歡舞棍弄棒。至少年時期,刀槍劍棒可謂無所不精。弱冠之年,其庭院里習武之器應有盡有,其中足有125公斤重的巨石,兄弟倆輪流挾持,得心應手,聲名遠播。
清道光年間,朝廷舉辦武科比試,經過層層選拔,王愛卿、王愛吉兄弟獲得進京比武的機會。隨后,兄弟倆離鄉(xiāng)背井,夜宿夙行,月余趕到京城。
比武現(xiàn)場,高手如云,兄長王愛卿手提90多公斤重的偃月刀闊步考場中央,立刀背后,抱拳行禮。“開試?!彪S著考官一聲令下,王愛卿一個側轉,大刀傾斜,就待刀刃落地剎那間,其右手突然握住刀柄,猛地一提,刀刃順勢旋轉一圈兒,接著雙手跟進,一同抓住刀柄上下,“哈”地一聲長嘶,大刀橫平胸前,如定海神針,渾然不動。
再次隨著一聲暴喝,王愛卿弓步突進,刀鋒裹挾著千鈞之勢斜劈而下,貼地掠過,旋起沙塵飛濺……
小弟王愛吉隨后登場,接過大哥拋來的大刀,右腿退后一步,立身如樁,穩(wěn)若石碾。隨后一聲長喝,其凌空躍起,擎刀高劈,借下墜之勢,扭身帶刀,劃出半輪銀月,鋒刃貼著地面掠過,卷起塵土狂舞,寒光與日光交織,可謂博弈之慘烈與武者之豪情展露無遺。
當考官通報王愛卿、王愛吉為同胞兄弟時,現(xiàn)場掌聲雷動,喝彩起伏。兄弟倆即被兵部侍郎點名為83名武舉、84名武舉,分別授予官袍、官帽、朝靴,并賜予武魁匾、雙旗桿各一對。
之后,道光帝特旨意大工匠到王愛卿、王愛吉家中,歷時月余,精心打造,悉心雕飾,將兩對旗桿矗立王家大宅門東西兩旁。據(jù)傳說,旗桿直徑約25厘米,底座直徑1米余,從底座至桿頂,透雕盤龍、祥云,精湛之極,令人慨嘆。
次年,兄長王愛卿遵旨赴京保駕,南征北戰(zhàn),戰(zhàn)功卓著。同年,小弟王愛吉奉詔鎮(zhèn)守歸德府,勤政安民,口碑載道。兄弟倆均在花甲之年歸隱桑梓,高壽百歲,武德盛譽被后世傳頌。
劉波